媒体报道

我和恐龙做伴

2004年10月

  从地质年代上追溯,2.2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的地球是是一个恐龙的世界,是一个大型爬行动物的天下。“一开始,威猛巨大的恐龙给我的感觉很神秘,我对未知的东西都很着迷。后来才知道,恐龙有很多很多的品种,有的只有麻雀大小,有的长着很漂亮的羽毛。很多恐龙会哺育自己的下一代,特别温馨!”在恐龙爱好者邢立达的描述下,恐龙的世界是那么地神奇而美好。

  登陆他一手创办的中国恐龙网,你会看到许多报道和专题后面闪烁着“独家”的字眼。邢立达告诉《大学生》的记者,现在网站每天的访问量保持在2万多次点击,其中有55%的访问是来自国外的,主要是日本和美国。可以说,中国恐龙网是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提供古生物知识和信息的网站之一,也是中国最优秀的科普网站之一。

凭兴趣,恐龙迷建起了古生物门户网站

  今年22岁的邢立达迷上恐龙有十几年了,喜欢恐龙是他在很小的时候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上幼儿园时,他最喜欢用橡皮泥做长脖子、长尾巴的雷龙。初中,看完了爷爷送给他的董枝明、甄朔南两位先生合著的《恐龙的故事》以后,他对恐龙的喜爱因为了解而加深了。

  高一,邢立达只花了两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他的个人主页,恐龙网由此起步。“第一个版面很卡通,就是做给小孩子看的。当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甄朔南先生的《中国恐龙》一书。”让他备受鼓舞的是,第一周的访问量就达到4600多。2000年,邢立达在父亲的资助下,同合作的几个编辑共同出资10万元注册了中国恐龙网。“注册的时候或许有一点冲动,主要就是因为国内并没有相关网站,所以想好好地坚持下去。”

  2002年是一个转折点。他结识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IVPP)的周忠和教授、汪筱林教授和徐星教授。得到了这些老师的帮助后网站的权威性得到了保证,资讯内容更加丰富。知名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著名恐龙科普作家甄朔南教授,著名地质专家、科普作家陶世龙教授,古鸟类专家周忠和博士,恐龙专家汪筱林博士、徐星博士等权威人士先后担任了网站的顾问,并开设有科普专栏,定期报道最新业界动态。网站日渐成为国内外了解中国古生物资讯门户网站的首选。)

凭本事,以大量的资料和及时的更新确立权威

  恐龙网的数据库包括了800多种恐龙、1000多种古生物(除恐龙外)的详细资料以及2000多个相关名词解释等资料;网站上建有中国恐龙网数字博物馆,是中文区域最全的古生物虚拟博物馆,因此也成为互联网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古生物资料库之一。邢立达用了3年多的时间来建全资料库,其中800多个属的恐龙详尽档案,是他及众编辑通过翻译、整理外文的恐龙百科全书来完成的。他从网上的亚马逊书店花几百美元购买了《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开始翻译的案头工作,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给古脊椎所的老师们打电话、发邮件。博物馆经过2年的测试和完善,从2001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Newton科学世界》的网站评比栏目连续两年称它为“国内最大,种类最全的网上虚拟恐龙博物馆”。

  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格外紧张,邢立达一边要保证学习的时间一边要坚持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他经常是学习到晚上11点多,早上4点多钟就起来更新网页。“现在很难相信自己居然能坚持那么久。记得有一个家长为给5岁的孩子讲恐龙的故事,每天晚上都上我的网站。后来有一段时间我没有更新,家长就写信来询问并希望我们做下去。”这让邢立达感到了一种责任,至少不要中断小孩子的故事。上了大学后,网站进展更快,邢立达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由过去的每天两个小时扩展到半天多的时间。

  美国和日本的恐龙爱好者比较多,在科普方面做得比较好。为了能够翻译更多的资料,邢立达除了学好英语外,还自学了第二外语日语。“日本虽然本国的恐龙化石很少,但是却有很多的恐龙爱好者。他们中一些骨灰级别的FANS水平是非常高的。”邢立达这样形容到。通过网络,他和日本小学馆出版社的吉川先生结为忘年之交、和做恐龙网站的高桥先生也成了好朋友,经常相互交换资料。

  除了信息的充实外,及时报道最新的发现也是必不可缺的环节。恐龙网就是一块有魔力的吸铁石,把恐龙爱好者聚集起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3名编辑人员分布在广州、上海、天津、南京、悉尼、美国、东京等地,他们会及时把信息汇总到邢立达与两位副总编辑那里。

  今年7月15日,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东京电视台、日经国家地理制图公司主办,中国人民日报社协办的“惊异大恐龙展”在日本千叶县幕张展览中心开幕,展览到9月结束。8月,刚从野外考察回来的邢立达,还没有好好休息一下就开始熬夜制作这个专题,根据在日本的编辑特快专递来的2本展览图鉴,他一一对照翻译,然后整理和调整图片,做查询系统。两个晚上不眠不休才完成了专题。

  大量的翻译充实了邢立达的恐龙知识,每天早上他都会去看由国外专家与爱好者组成的恐龙邮件列表,如果有新种发现,邢立达总是特别兴奋,会抢着时间最先翻译出来,所以网站上的翻译总是国内最新最规范的中文译名。在日本惊异大恐龙展上,官方所采取的恐龙中文名称全部由恐龙网站的虚拟恐龙博物馆独家提供。日积月累,邢立达在古脊椎动物上的认识完全不比科班出身的人差。

  上大学后,他多次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随古脊椎所的野外考察队参加野外活动。邢立达兴奋地说:“我第一次看到野外埋藏状态下的恐龙,那种感觉非常棒!现场看到和看照片完全是不同的感受。一个巨大的躯体,10多米就在眼前,伸手可及。” 他随着考察队去了国内大部分的恐龙产地,其中辽宁西部、云南禄丰去得最多。在野外就是进行考察与挖掘,是与日晒、疾风为伴,常常是大半个月里过着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日子。邢立达却不以为苦,乐在其中,即使经常会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是他在广西横县采集石燕的时候,从7米多的悬崖滑下来,右脸与右手伤痕累累,休息了1个月才好。邢立达说:“我喜欢跟随着专家们,不懂就问,这样在挖掘的时候可以学习埋藏学、骨骼结构等知识。”一篇篇野外考察的独家报道出自他的手,陆续出现在网站上。他在网站的专栏里介绍了考察地的恐龙、挖掘情况以及一些花絮,希望引起更多的人感兴趣。

  让邢立达最引以自豪的是由他们网站复原图部制作的古生物复原图在国内外上受到好评,上过英国的《自然》杂志。

凭执著,让业余爱好达到专业水准

  对恐龙的着迷,邢立达准备报考吉林大学的古生物专业。“当时,几位教授劝我,最好把这作为业余爱好。不但对我、对网站都好,可以保持一个中立的地位。事实上这些边缘型、较冷门的学科都有向业余转移的趋势。比如美国鸟类学会的会长,就是一名牙医。大家就是这样说服我的。”

  出于对经济管理的兴趣,邢立达选择了金融专业。专业的学习使邢立达在管理网站上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大二修《管理学》的时候,他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网站的管理,受益匪浅。同时这一科也考了非常高的分数,差4分满分,是年级的第一名。现在大四的邢立达规划自己的道路:先出国攻读投资方向的研究生,国外学业完成后回国读翼龙方向的研究生,因为这个方向的研究可能会后继无人。

  其实,跨进古生物研究的门槛并不高,它不要求特别多的、偏僻的专业知识,一个古生物爱好者可以从容地跨专业。同时,在古生物的研究上要获得突破,主要是依靠新材料即化石的发现以确定新的物种,这样发表的论文具有学术地位。我国东北地区的恐龙化石出土量之多在世界是惊人的,所以在冷门的学科里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邢立达就是希望通过读研究生跨入古生物研究的专业行列,有一天可以发表自己的论文,得到学术上的承认。“虽然是业余爱好,我也非常希望能在古生物研究方面有所作为。”邢立达踌躇满志地说。

  感受着自己和网站的共同成长,邢立达乐呵呵地说:“很有意思,以此为傲!做网站让我有很大的改变,我学会了与人相处,互相尊重;我的英语能力、计算机水平都得到很好的提高。最好的一点是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很充实。”

  其实,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对邢立达的印象只是电脑比较好,知道他做了一个网站。如果宿舍的同学在他那里听到些恐龙的内容,那肯定是关于他正在翻译的新品种。邢立达告诉记者,他还养着一条叫做“若木”的蜥蜴,因为那种鳞片的感觉和极生动的眼睛,很有远古的感觉。这就是邢立达的执着。

 

Number of Visits:
Copyright© 1998-2010 Xinglid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