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达人”邢立达重返侏罗纪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1年04月24日

  4月22日,中外古生物学者宣称,他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魔鬼城景区附近发现了大批鸟与恐龙足迹化石,专家学者在专业期刊《Palaeoworld》撰文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在撰稿者名单中,我们看到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邢立达研究生”科普作家、恐龙研究者邢立达,是目前国内“恐龙”研究与

  普及中不能不提到的一个名字。

  邢立达,今年29岁,广东人。1998年还在上高中二年级时,他因为兴趣创建“恐龙网”,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曾是网络公认的中国古生物学门户网站。2005年,网站的“改良版”中国古生物网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IVPP)合作,成为该所科普网站。

  邢立达虽然年轻,但已经签约《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同时也与国内杂志社、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大量恐龙科普书,他最新出版的国内第一本恐龙足迹中文科普书:《恐龙足迹追寻亿万年前的神秘印记》,涵盖全球最著名恐龙足迹化石点近400张照片。此外,他开的科普专栏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

  目前正在加拿大读研究生的邢立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第一次接触恐龙,跟一般孩子一样,就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以及一本书《恐龙的故事》开始的。”由于家人的建议,邢立达大学选择到广东商学院读经济学。但他和恐龙的关系并没有间断。恐龙网站一直坚持在做,并大量撰写有关恐龙的科普文章。大学里,他一直靠写恐龙科普文章赚稿费,收入都投入到恐龙网站里,那时候,科普读物写的人少,稿费还不错。他还利用出版科普书籍的稿费,自费到国外看恐龙化石。

  最终他放弃了进入金融圈和当记者的职业,接受常州中华恐龙园的邀请,担任科研科普部负责人。重新返回了自己热爱的对恐龙的研究中。

  此后他到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层古生物系进修硕士研究生,再到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跟随董枝明教授挖掘与研究化石,并最终来到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成为古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生。

  他在中华恐龙园得到过很高的待遇,做过最年轻的“高层”,也做出了最赚钱的项目,同时还写出了一批科研论文,直到后来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师们推荐到加拿大读研究生。如今他的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与恐龙化石的亲密接触,让粉丝们羡慕不已。

  2008年,邢立达成为了科学松鼠会早期的成员之一,并获得了松鼠会2008年度最佳人气奖得主。

  我吃下了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

  今年年初,邢立达因为在微博上写了“继10年前煮了恐龙化石喝汤(1口)之后,于2011年2月12日零点,吃了一片西伯利亚出土的猛犸象带肉版本的腿肉一片,长8.9cm,宽4.1cm。煎,10成熟,加盐。”而引起广泛关注。

  在随后发出的微博中,他半开玩笑地描述了“吃肉”的整个过程。他自称和两名同伴在决定试尝这片4000年前死亡的猛犸象腿肉时,都有些担心。为安全起见,在试尝之前,3人各吃了2颗抗生素,还开玩笑式地相互握手告别。“和野猪肉差不多,粗糙的口感,邪恶的感觉,有点沙土味道”。在和同伴尝试吃下一小片肉片后,邢立达详细记录了猛犸象肉的口感。但另一名同伴却在吃下肉片后出现了呕吐。不过恐龙达人解释,虽然如同嚼蜡,但同伴呕吐只是心理作用,并非食物中毒。

  趣味

  黑市买来猛犸象腿肉

  华商报:今年2月,你通过微博直播了和两个同伴吃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的过程,引来包括编剧宁财神在内的数千网友的转发和热议。后来还被质疑是“浪费科学材料”,这件事初衷是什么?

  邢立达:其实是贪玩,当时一位日本朋友猎奇,从食材黑市买来,吃吃看而已,很小一片。其实西伯利亚的猛犸象解冻体,如果在野外,经常会被野兽吃了。

  自述我就一直走我自己的路

  华商报:你的传奇的经历与有趣的研究成果,已被美国NG国家地理频道、Discovery探索频道、英国BBC、法国France2等电视机构报道,其中,北京电视台大型电视专题片《80后调查》重点播出了你独具特色的成长轨迹。你觉得你的成长特色吗?

  邢立达:不算什么特色,只不过经历比同龄人多一些,弯路多一些,我就一直走我自己的路。我走的路也很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董枝明老师,一直不让我读恐龙,他半开玩笑地说你去赚钱,以后发财了再用业余时间来玩恐龙。对我来说他是爷爷年龄段的人,为我好,可我还是走了这条路,谈不上后悔,但很苦,首先是身体上的劳累,生活作息的问题,挖化石的工作并不轻松,经济上,可以出版作品,可以卖图片,但并不优越。但在国内的时候,我只是研究所编外人员,但好多老师都推荐我去读这个研究生,这么多年,他们看着我成长,给我的网站帮忙,如果说成长特色,应该是这一点比较特色。

  学习

  老师是《侏罗纪公园》

  考古专家原型

  华商报:你在加拿大跟随的是著名古生物学家PhilipJ.Currie,也就是《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考古专家的原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邢立达:极其勤奋。可能大家都知道PhilipJ.Currie是电影原型,是加拿大皇家院士,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会长,已经62岁,我可能是他招的最后一批学生,因为年龄缘故,他本人是非常努力的人。当我第一次到加拿大,到他家,他拿出他三岁时候玩的恐龙玩具给我们看,保存得很好。他对恐龙特别执着,感觉是为恐龙而活。他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年轻的时候爱看科幻小说,现在连这个爱好也没有了,几乎不休息。他曾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研究更多的化石,把暴露的化石尽量多地挖出来,因为每年都会有新的化石出现,

  如果不及时保护就会很快被偷走、自然毁掉等。

  原则

  古生物研究者拒绝“化石交易”

  华商报:化石被偷走?化石买卖如今是非常猖獗的问题吗?

  邢立达:其实在圈里,古生物研究学者可能都会了解情况,我也遇到过,比如做化石鉴定、化石中介,进行化石交易,化石买卖就跟古董买卖一样,介绍一个买家,或者卖家,进行化石收藏,尤其是从我做网站的时候,很多人找我们做化石鉴定或中介交易,都被我们拒绝了。

  这个市场会存在,一是过去没有相关法律,二是利润非常高。一块石头,可能偷挖来的,一本万利。但它对化石资源利弊相随,有时候是一种破坏,而不是保护。有些人跟收集古董一样,将化石作为高端收藏品。在美国,联邦土地挖出来的归国家,私有的土地上挖出来的属于私人,加拿大也差不多。而因为恐龙比较有名,所以以恐龙化石的买卖为主,也有人向我买,但我比较死板,我既然是研究这个的,就拒绝参与交易,这是原则问题。

  投入

  为了维持网站用家里的钱开公司

  华商报:听说恐龙网站产权几经易手,你已经逐渐淡出网站经营。另一个原因是网站管理团队成员多年中陆续各奔东西,新人难以为继,也使网站逐渐消退。该网站目前尚可访问,据悉由爱好者保持维护。你怎么考虑的?

  邢立达:当时做网站很不容易,做的是门户网站,拨号网速特别慢,一个图半天打开,也很贵。我家在潮州,潮汕的科学氛围并不强,得到的支持也有限,主要靠家里。我高三还用家里的钱开网络公司,通过招募志愿者,我们一起翻译一些资料,提供图片给博物馆,拿到钱维系网站运营。

  华商报:国内现在很多自然博物馆的吸引力不如其他类似历史博物馆等,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国外是否也有这种情况?

  邢立达:其实国外自然博物馆也没有国内说的那么人山人海,但它们不是冷清,而是由于自然博物馆比中国多,所以人分散了,导致人比较少。至于吸引力,比如陕西,考古太出彩,很难让大家去关注自然博物馆。上海的自然博物馆也是闭馆了很多年,直到去年才开始重新开始,北京因为得到关注和扶持,所以情况好一些。

  奇遇

  沙漠中寻衣服

  意外发现恐龙墓地

  华商报:你在挖掘恐龙化石中,遇到过什么奇特的事吗?

  邢立达:寻龙最大的甜蜜与乐趣在于发现的过程。印象中最深刻的,应是2004年随古脊椎所辽西队在荒凉的肃北黑戈壁挖掘,着实让我盛赞运气这东西。在漫无边际的戈壁行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倒不是费力气,而是没有目标的空旷原野让人觉得没有目标。

  我绑在腰间的沙漠迷彩服掉落在地,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去找,在戈壁沙漠中找沙漠迷彩服是一件忒痛苦的事情,我低头无聊地看着沙地上闪着黑色光芒的砾石,不经意地抓起一把沙砾,仔细看着,吹去上面的沙土,啊,椎体!居然有一枚小小的恐龙椎体,就在我手上!再仔细看看,周围还有更多,我们闯进了一个新的恐龙墓地!应该是某种小型角龙类的化石,这些恐龙是群居的,附近肯定有很多,我们找到了几十枚椎体,一把肢骨、肩胛骨,还有一个角龙类恐龙的下颌骨。这可是极难得的际遇,我老师在圈内数十年,这样的亲历也是第一次。 本报记者 刘慧

Number of Visits:
Copyright© 1998-2010 Xinglid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