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没有一个物种是永恒的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1年12月12日
问=侯思铭 答=邢立达
问:恐龙证明上帝不存在?
答:没那么严重。一些教徒会认为恐龙这么神秘,这么完美的动物,不可能是演化出来的,应该是上帝创造的。毕竟恐龙非常成功,繁衍了1.6亿年,生命力那么长,当然有成功之处。
另外,西方有龙的情结,他们经常把恐龙跟龙都认为是一种很神秘、很古老、很凶猛的动物,觉得很酷。而且其实美国最开始大面积宣传恐龙的时候,可能是有某种政治目的。那时候英国最早发现恐龙,正处于日不落帝国晚期的英国还是世界第一强,英国人认为他们理所当然有着全世界是最厉害的、最大的爬行动物,命名为“恐怖的蜥蜴”,也就是所谓的恐龙了,他们觉得这说明英国是上帝的骄子。
过了一段时间,美国发现了更多、更大的恐龙,媒体把它作为政治宣传:我们才是真正的最强大厉害的国家,我们有比英国更强大厉害的东西。所以说恐龙在外国跟中国的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的恐龙文化起步非常晚,在人家的恐龙文化都非常成熟的时候,中国才从日本引进了恐龙的这个词。直到解放前夕才出现第一具自己研究的东西,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都说不清龙和恐龙,问我,恐龙存在过?
恐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直在变化,可能每隔一、二十年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美国以前非常注重家庭传统,当在恐龙的巢穴,发现一些恐龙妈妈在照顾恐龙宝宝的化石证据,整个美国为之轰动,大家更爱恐龙了。
问:他们的关注面挺有意思的,跟中国不大一样。
答:完全不一样,中国没有那种文化在里面。日本其实更加典型,它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怪物文化,哥斯拉为什么被创造出来?为什么在日本那么火?其实是为了抗议美国在日本海域进行原子弹实验。你想想哥斯拉的剧情,一个小蜥蜴因为海洋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变身,那不就是美国的大西洋原子弹实验嘛,美国真干这种事。影片公司利用老百姓心里的恐惧编成这么一个东西,里面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它能火起来不是偶然,借助了很多外力。比如说咱们中国非常弱的时候,突然来只恐龙,说这只恐龙比日本的、比美国的更大、更凶猛,全世界最强,其实对国民的振奋是很大的。
所以1941年,中国发现第一具恐龙,在重庆展览的时候万人空巷,大家觉得我们中国扬眉吐气呀,就有这种感觉。但现在,你再发现一只厉害的新恐龙,大家都觉得无所谓了,反正中国古生物都挺发展的了,多一种少一种就这样了。
毕竟现在中国恐龙最多嘛,数量上不一定,但是品种多样性是最多的。咱们国家地方大,投入也越来越大。
问:投入很高?
答:准确来说其实是投入产出比非常高,所以政府比较愿意扶持这个行业,所谓的产出就是在世界科技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你看中国的科学家怎么了,或者什么被中国发现了,中国两个字曝光率就非常高,这其中不仅仅是促进古生物学发展,而是对国家,尤其科学界荣誉感的提升很重要,每个阶段关注的东西都会不一样,民国政府不可能太去理会这些东西的。
问:要屹立于民族之林,哪怕站在恐龙的肩膀上,也算高了一级。
答:对,每一个阶段的事情后代看起来都挺搞笑的,但是在当代来说,很多都是必须去做的。
另外媒体往往会你需要什么,它给你什么,所以有个词叫喜闻乐见。恐龙极具有媒体性,因此很多媒体都说,只要古生物学家提供新闻,我们都给登,因为他们知道有人看。
这个学科很特别,动物学还没有恐龙这么火,恐龙长得太怪了。而且它还真实存在过,这一点厉害了。你创造出来的毕竟是创造出来的,
中国也认为科幻是小孩子的事,可是国外的科幻业是非常大一个产业,都不一样。
问:小孩子对恐龙的喜爱远胜于大人?
答: 主要是有一个时期,
比如小男孩在三岁到小学,最多到初中比较迷这个,但是到了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比如他可以打电脑游戏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更多,欲望更多,这种新奇往往就消解下去了,而且其实很多男孩子对古生物的大部分的想法可以归结在一点:他们俩谁厉害?
问: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恐龙的关注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关注面呢?
答: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固定的关注面,大人就认为它连好玩都说不上,是小孩的玩意儿,小孩就认为它最强、最好、最大。“恐龙之最”这类书永远是卖的最好的。外国不一样,外国它就可以两方面讲,如果恐龙涉及到演化,那么一些铁杆的教徒,比如基督教、天主教,都会产生抗拒心理。因为恐龙是演化上很大的证据,对他们造成了威胁。
问:小孩子关注的东西,有时比大人还丰富。
答:主要是中国社会现在非常的物质,当然这是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早期,大家都这样去做,hold不住啊,都想赚钱。国外已经过了这个浮躁的阶段了,觉得追求生活安稳、有保障、有安全感就够了,然后我们就可以慢慢做一些人文,科学的事情,发展一些爱好。
中国随着经济越来越好,也愿意去知道越来越多的东西。有的家庭条件好,孩子很小,爸爸妈妈就带来参加挖掘,这都是需要花钱的,经济不好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干这种事。
问:恐龙研究也需要学科交叉?
答:非常需要,一般是动物学,地质学。我们一直很讨厌别人叫我们考古学家,因为我们跟考古其实没有多大关系,考古属于社科院系统,是社会文化、人出现后的产物,古生物学者是偏向动物学、地质学。动物学跟地质学有一定结合,但跟考古就没太大关系。因为我们都在挖东西,所以别人认为是考古的。古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现在我们是交叉后再交叉。比如,我研究翼龙怎么飞,需要涉及到空气动力学,所以古生物学混合空气动力学又出来一个新的学科;比如研究它怎么生病的,就要研究古生物学结合病理学,所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叫做古病理学,要求懂的东西非常多。
问:过去不是有博物学家?
答:博物学家很早了,他们大多兼有神父或者其他神职,会解释一些东西有多么奇妙。他们因为比较闲、比较有钱,很多发展成博物学家,后来博物学家再进一步比较独立的基本上都是有钱人,起码是不愁吃穿那种,一边玩一边努力。达尔文的家境非常夯实的,很多人忽略这一点。不过这其实非常好,他去干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宅男”或“怪男”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
博物学家基本都这么来的。你想想看,吃不饱你怎么去博物啊,博为啥博?明天你妈妈或老婆就把你捡到的贝壳扔了、你还怎么博啊。
但博物学家后来就不行了,因为越分越细,细到越来越难,就分成了动物学的、生物学的、植物学的,微生物学的。没有通才了,只有专才了,或许博物学家现在只有一位了,那就是维基百科。
问:我看你有些书并不是针对成年读者的,也有写给孩子看的。
答:其实我谈不上对小孩子多么喜欢,有时觉得吵闹,但如果能多提供一些有趣的科学信息给他们看,这个倒挺好。我一直会想,我小时候如果有这样的书看,那该多好啊。我总是抱着很自私的念头在写这些书。
问:但有的小朋友对你评价可高了,问世上谁最厉害?说暴龙第一,邢立达第二,乔布斯第三。
答:那应该是他妈妈不让他玩iPhone,要不就是乔布斯第一了。
问:你会写到恐龙之死,那时会觉得悲情吗?
答:不会,我们行内常常说一个段子:无论哪个小孩多爱恐龙,他都不会为恐龙的灭绝而流泪。为什么?因为它不死哪有我们啊,有它就没有人类了,没有哺乳动物了,它必须死。
当然我会觉得可惜的,你想一个动物长到比天上的飞机还大,一个完美的动物就这么消亡掉了,会可惜,但不至于伤心,仅此而已。任何动物,包括人类,总有一天都会灭绝,这是肯定的,没有一个物种是永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