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听潮讲座节选

2014年2月14日

 

介绍:
        他是青年古生物学者,高中时创建中国第一个恐龙网站。他是科普作家,出版过一批古生物科普书籍,并多次在CCTV各频道为公众介绍古生物知识。2月4日,这位潮州大男孩在「听潮讲坛」上分享了他的寻龙问道之路。我们特意节选部分现场语录,让你再次回味这个极具趣味的演讲。

        现场语录摘选: 我在潮州大石狮巷长大。我为我的家庭而自豪。从我开始,往上追溯四代,都是老师。我也即将执教。作为书香门第的家庭,他们对我的兴趣也没有特别要求。家人愿意让我去玩泥巴,抓草蜢,尊重我的选择。我的老爷爷是清朝的老师,我的爷爷在高级中学教语文教了40多年。 我在金山中学读书。读书时我的生物和语文很好,但其他课程就不好。金中很多老师会编小册子,介绍学校山边的植物和动物。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索植物和动物。这些,对我的影响很大。初中时,语文老师介绍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给我们。这部电影对我有很大震撼。我时不时想起那些科学家登上小岛看到史前动物的震撼感受。它成为我心中的图腾。

        在我高二高三时,我做了全国第一个古生物网站,叫“恐龙网”。我买下市面所有相关书籍,把资料放上去。我写信给科学院的老师,希望得到帮助。老师很高兴,因为有人对恐龙这么感兴趣。见面后,老师才知道我不是40多岁,是十多岁,于是便经常带我去野外。假期我也常常跟科学院的人去了很多平常人去不到的地方。在那里我发现了很多标本。我把心中想象的科学家会遇到的幻想都拿走了,自己脚踏实地去感受和做事。

        毕业后我进入《南方》刊物做科技和财经记者。我原来的想法是,如果你有一个奇怪的爱好,很难赚钱生活的,那么我可以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去发展我的兴趣。后来我发现一心二用的结果就是两样都做不好。所以我放弃了这份别人认为很好的工作。半年后,一个叫中国恐龙园的组织来找我。领导说希望可以做科普方面的工作。我进去后,就负责策划。但我发现现实和想象有偏差,我的理想是很单纯的学术科研道路,但去了发现是商业运作。我就想是否可以放弃,重新回到校园来读书。

        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他们总会有用的。 科研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很枯燥,确实是。有时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有意思的只是一部分,很多时候是很枯燥无聊的。在部门我做了很多我认为有趣的研究,但即使这样,过程也不免有枯燥的时候。

        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发生在我遇到一个加拿大教授之后。他是加拿大终身荣誉公民,是世界古生物协会会长,毕生梦想是要挖出当地所有的恐龙骨骼。我用了一切努力,要做他的学生。后来,成功了。踏上加拿大,我也开始了全世界的冒险。在中国,没城市的地方我基本有去,有城市的地方我基本没去。我用了非常好的装备,将原先很多不能做的项目,都做了。 恐龙足迹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寻找的过程,好像警察在找罪人。我们通过恐龙脚印可以测试出他们的奔跑速度等。通过他们的足迹,可以复原古地理的分布。

        我实现我的童年梦想:寻找新的恐龙,并为它命名。我已经为两只恐龙命名,分别叫云龙和綦江龙。

Number of Visits:
Copyright© 1998-2010 Xinglida.net All rights reserved